政策易改 文化难移

本年的清明节,好像各地都在慨叹“清明时节雨纷繁”,一场出人意料的降温,让这个祭奠祖先的节日益发凄凉萧条,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,则是“坟地产”的虚火,愈燃愈旺。
国内最大的殡葬企业福寿园近期发表的数据显现,2017年公司的墓地均匀单价从8.74万元/座涨到了10.24万元/座,涨幅高达17.16%,超过了同期大部分城市房价的涨幅,毛利更是高达82.7%。这也使得不少大城市居民慨叹:买墓地比买房子都难,只能到周边地区寻求价格相对廉价的墓地。
墓地价格以近乎不行抑止的态势继续高涨,背面的原因是墓地资源的日益紧缺。根据规定,民政局批阅的《公墓运营许可证》和相关墓穴开发数量都是严格控制的,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同意,禁绝私行兴建殡葬设备。尽管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着,但墓地供给并未能同步扩张,结果供需矛盾益发突出。民政部的数据显现,从全国范围来看,现在现有的墓穴用地只够运用5年,大部分省市的墓穴用地将在8年内用完。
在价格高涨、资源短缺的情况下,“殡葬变革”的声响,又一次活泼了起来。为进一步推动殡葬变革,促进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开展,民政部等16部分提出方针,到2020年,我国骨灰格位寄存、树葬、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份额到达50%以上。北京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管理处处长陈谊也介绍,北京民政部分近年来不只活跃宣扬殡葬新风尚,遍及“厚生薄葬”观念,也在活跃探索大众能承受的节地生态墓葬方法,并配以必定的奖补措施。
科技进步也在殡葬变革中发挥着严重效果,生命晶石、3D人像打印、互联网云上坟等殡葬业新科技,好像为化解殡葬难题供给了全新的途径。以“生命晶石”为例,经过压力高温提高等尖端技术、以故人的骨灰为原料制作晶石,然后推动殡葬土地资源的节省。近年来,这一新风尚现已在上海、北京、浙江等地“落地”。在上海的浦东新区,就有墓园宣告将试水“生命晶石”进墓园。
然而,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:“修正方针总是简略的,能否推广则要考虑文明根基了。”我国作为一个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国家,“土地崇拜”由来已久: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家喻户晓,人类来自大地,生于大地,最终也要归于大地。“入土为安”、“落叶归根”的观念早已根深柢固。别的,受宗法分封制的影响,我国有考究祭祀的传统。缺少典礼感的日子,算不得真正的文明,古往今来人们使用祭祀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敬重,也表达了寻找美好日子,请求祖先庇佑的美好愿望。在乡土我国,“土”就是多数人安稳的依托物。传统的延续也让很多人情愿将生命的轮回寄予于此,诉诸思维情怀,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如此看来,将祖先骨灰撒入茫茫大海,于波澜中隐于无形、无处寻找,实在是很多人难以承受的。
云上坟、3D人像打印等科技看似便利先进,而风俗的打破,不免形成对传统文明的侵袭,引起文明的传承危机。延续了千年之久的祭祖活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也远远不是简略的“崇奉”二字所能表达清楚的。因此,如何平稳过渡,缓和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抵触,既符合年代潮流,又能承继传统文明中的优异成分,并非一蹴而就。
社会观念总是向前开展的,当年由“土葬”到“火葬”的改动也是颇费周折,现在却已成为新的风俗。其实,殡葬方法一向随年代的开展而改动。三年守灵的要求现已淡化、骨灰盒的体积缩小也阐明现代人需求一种更便利的服丧方法。旧观念的打破,就是新风俗的建立。跟着社会的开展,殡葬准则也必定会不断完善,让情怀依旧在,观念却更加文明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