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奠仪式

祭拜祖先,反映了中华民族敬祖先、爱家人的原始而又纯朴的观念。因而,祭拜风俗来源很早,并在前史传承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。

(一)丧期中的祭拜活动​
民间在丧期祭拜活动中尽管典礼许多,但到了现在已是简略了许多,首要有设灵堂、客祭、作七等等。有些凶事简办的,一起也免掉了丧期中的祭拜活动。
1.设灵堂 人气绝身亡后,丧家便在自家设一灵堂以便祭拜。民间信任魂灵不死,认为逝世仅仅是魂灵摆脱了肉体的束缚,因而,有必要让魂灵有一个安排之处,一朝一夕,演变成现在的灵堂,作为一种暂时的对亡者祭拜的场所。
灵堂的安置考究庄严严肃、文明整齐。
2.客祭 在设灵堂之后到出殡大殓之前,逝者生前的族戚友好会前来吊祭,曩昔称为”开吊”,现在则称为”客祭”。为了便利招待,也能够在该期间内选定一两日为客祭日期,奉告亲朋好友前来吊祭。按旧礼,亲朋好友吊祭须行三跪九叩之礼。但现在的做法比较简略,一般是亲朋好友要先点上三支香,然后向遗像行三鞠躬礼,丧家则在一旁鞠实践回礼。
3.做七 “做七”,也叫”七七”,是民间举办凶事活动时遍及举办的一种祭拜典礼。之所以遍及,是因为民间信任魂灵的存在,人死还会转生。一般”做七”要举办超度死者亡灵的佛事。从 头七”起,就要为死者设灵堂,并迟早供食如生时一般,直至”断七除灵”为止。可是,现在民间在”做七”过程中,也有在”整七”的时分才供放祭品的。

“做七”是从人死之日算起,七天为一期,最多为七期,七七四十九天,因而,死者家属要每隔七天祭祀一次,意图是修福。假如七期已满,就要举办”断七”或叫”满七”的祭拜活动,一起撤掉灵堂,取下黑纱。

在”做七”的日子里,丧家要注意的事项较多,但已不象旧时那样繁文缛节,首要设祭台,祭品一般为单数以讨吉祥,要戴黑纱,不串邻居家门等等。

(二)岁时祭拜活动
在我国风俗中,对已故的亲人都有固定的祭祀之日。到了这一天,人们都会在家或到墓地祭祀亲人,以标明自己的怀念之情。

1.忌日祭 是指为死者逝世这一天所举办的祭祀活动。这一天,死者的亲属和朋友聚在一起,或在家里或在墓地或到殡仪馆,给死者供上祭品,烧香磕头,倾诉想念之情。
现在忌日祭的方法已是多种多样,除了上述比较传统的做法外,也有学习西方的祭拜方法,着重个性化的。比方在这一天,死者的亲朋好友到墓地向死者献上鲜花,寄予哀思;或开一个追思会,看看死者的遗照、录像和遗物等等,回忆曩昔在一起愉快的日子。这样的祭拜方法,现在已遍及被人们接受,特别遭到年轻人的欢迎。
2.新年祭除夕之夜,民间有举家团聚,设堂供斋,点香烧烛,恭请祖先或已故的亲人回家春节的风俗。祭拜活动时,堂屋中挂上祖先或已故亲人的遗像,摆放碑位,将点着的香插入香炉,标明祖先或亲人已回家了。为体现尊重,祭祖的牌位要坐北朝南。
3.上元节祭阴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,也叫”元宵节”。按风俗这一天民间在家里或祠堂供奉祭品,焚香磕头,祈福保佑。因而,”上元节”是祭祀鬼魂的重要节日。
4.清明、冬至祭扫清明、冬至是民间祭拜亡者和骨灰落葬的重要时节。在这二个节气里,人们偕老扶幼全家出动,有的郊游扫墓,拔草除尘、清洁墓地;也有的到殡仪馆骨灰存放室或其他陵寝骨灰存放室,看望已故亲人,寄予哀思。     清明和冬至又是骨灰落葬最多的时节。民间有清明、冬至前后三天落葬、祭扫为宜的说法。因而,丧家要将骨灰落葬的(包括墓葬、壁葬、海葬、树葬、塔葬和草坪葬等等),基本上是在这一段时间里。这也是公墓最忙的日子。现在人们的作业节奏在加速,有时连清明、冬至前后六天都抽不出空,所以,骨灰落葬的时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。公墓则一年365天处理骨灰落葬业务。

祭祀典礼在我国撒播至今多有变迁,但敬祖灵、寄哀思之心是共同的,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