葬前礼仪:成奠仪式共11步

原阳县的葬丧风俗,办丧事有很多繁琐事宜,在葬丧仪式前期准备期间。丧家会购买寿衣、白布、纸钱、香烛、订购棺材,联系民间纸货花圈艺人制作一批纸货以及花圈数个,联系吹奏乐班和盘古队伍。原阳县成奠仪式如下,较为复杂。

成奠

“成奠”即原阳县葬前礼仪的统称。“成奠”的全部程序在死者临终前几小时就已经开始,这个部分是没有音乐存在的,主要程序包括:送终、烧落气纸、净身、穿寿衣、盖脸、设灵堂、入殓、点引路灯、报丧、裁孝衣、订做纸活等。这些所有程序均由亡者儿孙亲戚完成。

送终:在老人即将离世前,儿孙守护着老人,在身旁照料,以直到老人离世。自古以来,人们十分重视临死送终,人的生前多苦多难,去世后是终究的解脱。在最后的时刻,没有后人的送别,就等于一生毫无所获,将是多么地凄凉与遗憾,生前的纷纷种种,将在子孙的送别一刻化为慰藉。老人在临终前,向儿孙们交代完后事,安详离世,儿女们跪在床前痛哭,全家举哀。

烧落气纸:又称“烧倒头纸”。老人离世后,儿孙要跪在亡者床前,燃烧一种质地很粗糙的黄色草纸。

净身:又称“浴尸”、“沐浴”。亡者刚刚去世,亡者女儿要对亡者进行擦洗,使老人回到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的时候能够干净得体。老人离世后,老人女儿给老人用热水擦脸,擦手脚,以及象征性的用毛巾在老人背后、前胸擦拭三下。

穿寿衣:寿衣是指为去世人员准备穿戴的衣服,其寓意为健康长寿。以前原阳县对于离世之人穿寿衣的件数有着严格的规定,离世的男性的寿衣必须穿九件,离世的女性的寿衣必须穿十一件。现在,对于穿寿衣已无固定件数的要求,只还是得穿单数。如果离世者为男性的话,其穿寿衣工作由离世者的儿女来完成;如果离世者为女性的话,则不得由男性参与,其穿寿衣工作由离世者的女儿和儿媳来完成。无论亡故季节是冬还是夏,寿衣的布料必须要以绢棉为主,不能以绸缎为材料。

盖脸:又称“蒙脸”,亡者寿衣穿戴好之后,在其脸上盖上一层草纸或者帛布。在我国,从古至今,亡人离世,都有盖脸这个习俗,目的在于“遮阳气”,以便于逝者安息,故而盖脸。

设灵堂:原阳县丧葬仪式中的灵堂有两种,分为内灵堂、外灵堂,此处设灵堂是指内灵堂。外灵堂也叫外灵棚,下葬前一天在室外空旷地方搭建,以举行葬前第二部分仪式。灵堂设在一般在死者生前生活的房间或者客厅,用来放置棺材、引路灯、丧盆,以及少量贡品。

入殓:又叫“入木”、“入棺”,即把亡者放入棺木。民间认为死人是一种遭殃,在入殓前,丧家都会请算命先生交代葬礼中的忌讳事项,还要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以及去世时期时辰,推算出来与死者犯冲的生肖。在入殓的时候对于忌讳事项均要回避,和死者犯冲生肖的任何人等也必须回避,否则不但对死者不好,对丧家以及生者都不利。

点引路灯:引路灯又被称作“引魂灯”、“倒头灯”。引路灯一般由一碟油加一根棉质灯芯做成,入殓后,随将引路灯点燃,后将“烧纸盆”放置棺材前方,以供前来吊唁的亲友磕头烧纸用。古时候的人都普遍迷信,认为人死后,灵魂将去往“阴曹地府”,而去往“阴曹地府”的路一片漆黑,点燃引路灯以便亡灵能够清路。引路灯从点燃起需要一直燃烧发光,直至下葬,否则认为对亡者以及丧家生者都不利。

报丧:亡者离世后,并不急于下葬,通常都是过一段时间才会下葬,待其他事宜都准备就绪后,丧家就会安排专人报丧。把家中老人去世的消息告知丧家的远方亲友,即便是现在手机网络通讯业十分发达的时代里,即使已经知道老人离世的消息,也要按照惯例上门报丧。报丧不仅仅只是丧葬仪式中的一项仪式,更多的则是亲戚家人一起分担亲人离世之痛。

裁孝衣:孝衣又被称为“孝服”、“丧服”、“素衣”。居丧时孝子要披麻戴孝,

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,孝子即长辈去世后,守孝的晚辈。汉人丧服极其隆重。男性的孝衣和女性的孝衣在孝帽上面有所区别:男性穿着孝衣是头顶要戴孝帽,女性穿着穿孝衣则是头顶搭头布。但无论男女,穿着孝衣时,里面不能穿着红颜色衣衣服和裤子,鞋子亦不能穿红色。

订做纸活:纸活又称“扎纸”、“纸人纸马”等。仅限用于丧葬仪式和祭祀活动中,包括桌楼、金童玉女、一对狮子、金山银宫、仙鹤、摇钱树、桥车、宅院、花轿、纸马等等,在下葬封土的时候焚烧。亡者儿子要去请制做纸活的民间艺人制做纸活。纸活大多都是生活用品以及钱财,古时候人都普遍迷信,认为人去世后,亡灵会到达另外一个世界生活,定做纸活、焚烧纸活就是为了让亡灵在另外那个世界生活的好一点。

至此,原阳县葬前仪式“成奠”结束。

《葬前礼仪:成奠仪式共11步》有2个想法

评论已关闭。